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种子 > 正文

砀山梨树王:穿越时光,承载浓浓乡愁

信息发布者:qsscwt
2019-01-30 23:48:03

梨树王

一树,一花,一座城。砀山的魂魄,需到梨园中找寻。

细数百万亩梨园果树,梨树王——这株古树最为特别。一棵树之所以称“王”,是因为它高大健壮、姿态非凡。相传,梨树王明末清初就已开花结果,至今已有三百多岁。最多时,年产酥梨4000余斤。

“北有砀山梨树王,南有黄山迎客松。”2018年,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、中国林学会开展的“中国最美古树”遴选结果揭晓,砀山梨树王等85株古树被确定为“中国最美古树”。

“最美”不单指“长相”,更包括精神内涵。梨树王承载着砀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,承载着对富裕生活的向往,承载着一份坚韧。

梨树属蔷薇科,具有顽强的生命力。在中国,梨树多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淮河流域。梨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,以土层深厚、土质疏松、透水和保水性能好、地下水位低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。

历史的交汇,自然的馈赠,让砀山具备大面积种植梨树的条件。

南宋建炎二年(公元1128年)六月,黄河从李固渡(今河南滑县)决口,自此流经砀山,至咸丰五年(公元1855年),黄河上游溃决,改道北徙,跨过砀山,自山东东营入海。

近700年时光,黄河从砀山区域经过,河床抬高,河流携带大量泥沙,形成地上“悬河”,多次决堤泛滥,淹没城市村庄。黄河最终改道后,原砀山境内黄河成为废河(即故黄河、黄河故道)。

故黄河自砀山县西北部下河陈庄村西入境,沿城北官庄坝镇、玄庙镇、省果园场、县园艺场、葛集镇、良梨镇、唐寨镇,至高寨河入大沙河(丰县境)。县境内河道长约46.60千米,流域面积约277.8平方千米。

早年的黄河给砀山人带来自然灾害,水患不断。经泥沙反复冲刷,砀山的土地多红粘土、沙壤土、盐碱地,小麦等粮食作物不易生长。

老子《道德经》云:“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。”粮食无法生长,以梨树为代表的果树控水固沙,让砀山的土地不再贫瘠。明代《徐州府志》(明代砀山属徐州)记载,砀山产梨。由此推断,砀山种植梨树的历史至少已有500余年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砀山县有两个时期大规模种植梨树:一次为1953年前后,当时县政府成立砀山县园艺场;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,县政府对全县梨农进行培训,防范虫害的技术大幅提升,果树产量实现突破。

如今,砀山县每年都会举办梨花节、采摘节,梨树王所在地已打造成集民俗、采摘为一体的成熟景区,开放怀抱,吸引世界八方游客前来观光。

梨花节时,游人虔诚地步行至百年古树下,像是和自家长辈对话,透过虬劲的枝桠,品读砀山传奇故事。

梨树神

树王、树神两棵古树 从“夫妻”变成“姊妹”

从砀山县城出发,沿砀唐路向东行驶20公里,即可到达梨树王风景区。沿途皆是梨树,正值初夏,梨树枝头结出仅有拇指大小的梨子。

梨树王风景区位于良梨镇良梨行政村郭庄村东南。“我们要找两株古树,一株称为梨树王,另一株称为梨树神。两株梨树树龄相仿,在砀山可以相提并论。”记者一行刚抵达郭庄村老梨园,良梨村村党总支书记魏尊朋赶上前来介绍。

和魏尊朋一同前来的,还有一位乘坐电动轮椅的老者。

老者面容和善,留着平头,头发花白。他身着灰色衬衫,肩膀搭着毛巾。看到记者,老者双手扶住轮椅把手,拿起拐棍,站立起来。

“这位老者可不简单,现年90岁,是周边最年长者。他名叫李含德,梨树王这株树,正是李老祖上种下的。”魏尊朋搀扶着李含德,和记者同行。

进入景区大门向东约200米,路北有一处灵璧石,石上写“梨树王”三个大字,石头后面的一株梨树就是梨树王。

“梨树的树龄很长,木质健硕。我小时候,梨树王这株树就已经这么高了。还记得,童年和小伙伴一起爬到树上玩。” 李含德步伐很慢,他边走边说,从其曾祖父开始,李家的耕地就位于梨树王区域。成立砀山县园艺场后,因政策需要,李家换了耕地。

目前,梨树王景区的果树隶属于砀山县园艺场六分场。

跟在李含德身后,记者行至梨树王脚下。粗略估算,此树树身直径2米,其上生9大主枝,树高7米有余,树冠直径16米,树的枝条遮盖面积约0.5亩。从身形上看,梨树王可算作梨园中的“带头大哥”。

“说是‘大哥’,其实不准确,因为梨树王是一株‘母梨树’。”魏尊朋笑道,梨树王的“丈夫”正是之前提到过的梨树神,不过梨树神实施了“手术”,由本来的公梨树变为母梨树。

梨树还分公母?记者此行大开眼界。

原来,梨树的公母正是黄梨和酥梨的区别。公梨树是黄梨树,结出的果实味道不美,其树专供酥梨授粉。一般来说,一株公梨树可供十株母梨树授粉。

梨树神原先是一株黄梨树,它位于梨树王东北方50米。和梨树王年岁相仿,这棵古树也有三百年以上的树龄。其树身直径1.2米,树高7米,树的枝条遮盖面积约0.3亩。

1995年,砀山梨农将梨树神的枝干进行嫁接,接上酥梨品种,结上酥梨果实。“从发黑处,可以看到嫁接痕迹,这一技术展现了砀山人的智慧,促进梨树高产优产。嫁接后,一株树可结多个品种的果实。”魏尊朋说,自此,两棵古树的关系从“夫妻”变成“姊妹”。

和梨树王呈现的景色不同,梨树神的枝条上挂满许愿带。放眼望去,整株古树被红色所包围。许愿带随风飘舞,甚是壮观。

游人将自己对感情的寄托写在许愿带上,祈求古树,保一世平安。“说有神灵,多为牵强附会。但古树见证了时代变迁。”李含德围着梨树神的围栏,感叹时光不再。

每年的梨花节和采摘节,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,还有各类民俗活动在梨园里展演。

句芒、乾隆两段传说 印证“贫瘠”向“富庶”的蝶变

砀山酥梨广为人知,它果实硕大、黄亮美观、肉洁如玉、浓甜似蜜、皮薄多汁、祛热清痰、酥脆爽口、落地无渣,堪称世间一绝。

砀山梨花更是八面倾目之壮丽景观;春和景明,古砀大地荡银波,涣涣乾坤雪世界,洁白的酥梨花,间夹粉红的桃花、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,妙境天成。金秋时节,望不尽硕果满枝,驱车漫步在梨乡园中,令游人馋涎欲滴,酥梨举手可取。

春到砀山,是花的海洋;秋到砀山,是果的世界。

砀山拥有如此世间美景,追根溯源,得益于大规模种植梨树。

“一类树种在某个区域大规模种植,文化上,往往伴随着动人的历史传说。这些传说真实性已无史书可查,但从一个侧面,能看到砀山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砀山人希望,将致富的果树带上一定的传奇色彩,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。”原砀山县文化馆馆长黄世东翻阅书籍、实地走访,盘点出两段传说,从中印证砀山土地从“贫瘠”向“富庶”的蝶变。

第一段传说,关于砀山种植梨树的起源。

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:“其帝太暤,其神句芒。”南宋朱熹注曰:“句芒,少昊氏之子,曰重,木官之臣。圣神继天立极,先有功德于民,故于春祀之。”

相传,上古时期,砀地属东夷部落,首领少昊氏。古时,先民以狩猎、采集为生,少昊命其六子重专司采集树果。重历尽艰辛,采得王母瑶池之畔棠棣树(一说为梨树)上数枚仙果,将种子埋于芒砀山阴。

第二年,棠棣发芽,刚出土时嫩芽就像弯钩,而向上长时又像碧绿的芒刺,人们就称呼这位播种棠棣树种的人叫句芒(古时读音为“勾芒”)了。两三年后,棠棣树花开,灿若仙圃,秋季结果,果实硕大,味甘如怡。

公元前一千八百多年,姜子牙斩将封神。王母掐指算曰:“神州中原乃五色沃土之地,后世的芒砀山阴亦是宜梨宜果之乡。”便命姜子牙补封句芒为梨神。此后,人们把句芒种植梨树的山称作芒山,与砀山两峰对峙,蔚为壮观。后人在芒砀山麓建造梨神庙,每逢春季清明前后祭祀,香火甚旺。

光阴荏苒,泱泱数千年,句芒牢记王母嘱托,把芒砀山阴黄河沿岸点化成仙品梨果的故乡,梨树王和梨树神两株果树位列其中。

唐朝元和末年,进士王初至芒砀山寻古揽胜,拜谒梨神庙后有诗赞梨神句芒,诗曰:句芒宫树已先开,琼花珠蕊斗剪裁。散作上苑梨花雨,送教春色一时来。

第二段传说,关于贡梨园。

相传,清朝乾隆皇帝多次从北京下江南,有一次途中行宫就设在砀山县良梨镇境内的寺院,地方官殷勤地奉献当地酥梨。乾隆皇帝品尝了郭楼村(现良梨镇良梨村郭庄自然村)产的酥梨后,赞不绝口,当即口谕:“捎带为皇考贡品。”第二天游览梨园时,乾隆看到这棵高大健壮、姿态非凡的奇特大梨树,遂命名为“梨树之王”。从此,“梨树王”之名不胫而走。砀山酥梨也名声大震,作为贡品年年进京。

“传说总归传说,砀山之所以大面积种植梨树,和其气候、土壤密不可分,不得不提黄河故道。”黄世东向记者打开一张砀山县旅游地图,记者看到,梨树多沿黄河故道种植,集中在县城的北部和东部,土壤多为沙土地。

从史料上看,明代《徐州府志》和清代的《太平寰宇记》均记载“砀山产梨”的情况。清末战乱、兵灾、水患,砀山庄稼颗粒无收,农民难以生存,唯有梨树坚强存活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砀山酥梨名气日盛。

1952年10月28日,毛主席在罗瑞卿的陪同下,来到徐州考察工作。地方上给毛主席送来几个砀山梨子。毛主席因身体原因,没能品尝砀山梨,但从随行人员的赞叹声中,对砀山酥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1953年,时任砀山县委书记的刘钦鉴因地制宜,决定在黄河故道两侧的荒滩上建设园艺场,推广梨树种植。县域农村互助组、初级高级人民公社纷纷效仿,皆种植果树,随后得到收益。

文革时期,砀山果园场对砀山梨树种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进入上世纪80年代,一些砀山人主张发展大棚蔬菜和养殖业,当时县政府领导班子力排众议,坚持梨树种植,收到效果,并在梨树树种和梨农培训上下苦功夫,改良品种,防治病虫害。让砀山酥梨的口感越来越好,产量越来越大。

传统民俗+数码身份 让人们更好地记住乡愁

2018年4月3日,砀山梨花节如期而至。

和以往略有不同,这届梨花节旨在以花为媒、推动招商、促进发展、惠及群众,采取企业举办、政府支持、单位配合、景区景点和群众同搭台共唱戏的办法,实现农村乐、农民乐、农家乐。

梨花节期间,砀山县举办多项系列文化活动,包括2018砀山梨花节开幕式、俄罗斯油画作品展中国巡展(砀山站)、“春从砀山来,百万梨花开”“融媒体砀山行”第二季、“世界梨都,大美砀山”全国摄影大展、国际马拉松赛、国际马术耐力赛、纪念齐白石诞辰155周年书画展暨白石后人艺术馆开馆仪式、2018年扶贫捐赠仪式。

在梨花节中,游客感受到砀山万顷梨花的风姿绰约、黄河故道的厚重绝唱、热情包容的本土文化、淳朴好客的民俗民风。

砀山梨花节拥有悠久的历史,可谓砀山一张靓丽名片。“早在1995年,砀山县就举办了首届梨花观赏活动,此后4年,都称为活动。1999年,砀山县政府将观赏活动改为梨花节,2008年又改为梨花旅游及民俗文化节,最近几届直接称为梨花节。”黄世东介绍,梨花节已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,展示砀山人的生活风貌。

身为砀山民俗文化展演的主战场,梨树王风景区以全新姿态,搭建观赏平台。经过整体规划建设,景区道路整洁,设有停车区域和供游客步行的观光线路,对古树进行有效保护。

在梨树王南侧,建有斗羊、斗鸡场,游客坐在梨园中,即可观赏此类民俗表演。

“虎子,上!”“大牛,冲!”在梨树王景区,数十头健壮斗羊在主人指挥下,一次次冲向“敌方”。

砀山斗羊比赛起自西汉时期,盛行于三国时代,经历一千多年,现在仍然是砀山人喜爱的娱乐活动。砀山民间有专门的“斗羊”协会,比赛一般在梨花节、春节、中秋节及农闲时进行。而“斗羊”则是黄河故道地区特有的习俗,羊种即“小尾寒羊”,这种羊生性好斗,永不言败。

“‘斗羊’的精神和梨树王一样,生命力顽强,百折不挠,奋勇争先。”游客沈丽在旅行社工作,她首次来到梨树王景区,就被砀山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。随后,她决定推广砀山旅游项目。

和沈丽相比,李含德年事已高,但他每天都能来到梨树王景区散步。每逢梨花节,他也要感受下热闹的氛围。“看到梨树王,就像看到自己亲人一样亲切,我晚年生活一大‘任务’,就是‘守护’这些梨树。督促果农,按时为梨树授粉,及时防御虫害。”李含德说,梨树提高经济效益,他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改善。

李含德1929年出生,20岁时,他背井离乡,前往山东菏泽工作。淮海战役之后,他弃笔从戎,支援解放军前线,后被单位招收为青年干部。“在外工作,最怀念家乡酥梨的味道。”1984年,李含德作为离休干部,回到砀山,从此以后,老人再也没有离开梨园。一日三餐,少不了梨的元素。

“你看,现在每株古树都保护得很好,树下都有一个二维码,游客一扫,即可获取树的生长信息。”魏尊朋顺着李含德“守护梨树”的话题,向记者介绍砀山“数字果园”的概况。

2015年以来,砀山县实施“数字果园”创新工程,把“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和互联网”注入水果产业,建立“数字果园”信息化管理平台,建设果园数字管理、专家在线咨询、社会化信息服务、质量安全追溯、农业电商销售和农业功能拓展等六大系统。

在水果生产、流通、销售等环节应用数字化。实现生产可记录、质量可追溯、电商可销售,提升砀山水果的特色品牌价值,推进全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。

目前,砀山“数字果园”建设效应初显,果树种植从“靠天吃饭”变成了科技化生产。通过梨树“认领”、酥梨“众筹”活动,吸引省内外游客来砀山观光旅游,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“双丰收”。

到了酥梨成熟季节,在梨树王果园里,外地游客用手机扫描梨树王“身份牌”上的二维码,就能了解到梨树的年龄、产量、梨文化和生产管理全过程等信息。

因梨树王景区大多是百年老梨树,早几年因追求梨产量,产生树老势弱的问题。

近年来,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员的指导下,梨树王附近的古树恢复了强壮的树势,焕发出生机。为预防古树病虫害,梨树王景区安置了声波驱虫设备,虫子进入梨园后,自动转向,无法交配繁殖。

此外,砀山县科学运用农技手段,倾力打造“年份梨”,开展梨树年份区段划分,按照20年以下、20至60年、60至100年、100年以上的不同树龄,亩产量严格控制在2500公斤以内,单果重量控制在300克左右,实行精细化管理、标准化生产,有力提升砀山酥梨品牌形象,逐步让砀山梨树王区域的果实成为水果中的“王者”。

在古树挂牌保护方面,砀山县政府部门为百年老梨树建立档案,量身定做“身份牌”,计划5年内给6万余棵百年老梨树全部挂牌。

“再过几年,砀山梨树可实现高科技守护了。”采访结束,李含德坐在电动轮椅上,向记者挥手示意。李老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满天梨园中。

寻树者、种树者、守树者逐代更替,梨树王代表自强、奋斗、抗争、坚韧的精神却早已融入砀城“魂魄”,生生不息……
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